今晚(11月8日)天宇正在上演一次精彩的月全食,除了可以看到全食的“红月亮”阶段,并将上演“月掩天王星”的奇观,这样的景观到底有多罕见?下一次我们要看到这样的天象就是4344年8月8日了,也就是2322年之后。

宇宙的奥秘总是无穷无尽的,月球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,人类也从未停下过探索它的脚步。人类历史中曾有5辆发射升空并成功运行的月球车,其中两辆为无人探测月球车,均为苏联在上世纪70年代所制造,另三辆为美国制造的阿波罗15、16、17号有人驾驶月球车。
-1666232631505.png)
无人月球车的设计难度高于有人月球车,因要保证多种仪器能在无人操控的状态下正常工作。而有人驾驶的月球车则主要作为一种交通工具,扩大航天员在月球上的活动范围,其中基本不涉及什么仪器,由航天员驾驶起来也相对容易。
当此课题在本世纪来到中国,我们的探月工程团队毅然选择了难度更加艰巨的无人月球车选项。“玉兔"既是中国首辆月球车,也是嫦娥三号探测器的一部分,其与着陆器共同组成了"嫦娥三号”。玉兔号月球车设计质量140千克,依靠太阳能工作,能够耐受月球表面真空、强辐射、零下180摄氏度到零上150摄氏度的双重极限温度等极端环境。月球车具备20度爬坡、20厘米越障能力,并配备有全景相机、红外成像光谱仪、测月雷达、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等科学探测仪器。
-1666232679535.png)
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,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升空进入轨道。同月15日4时35分,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,“玉兔号”巡视器也顺利驶抵月球表面。本次工程正如中华民族家喻户晓的传说一般,嫦娥怀抱玉兔奔月。玉兔善良、纯洁、敏捷的形象与月球车的构造、使命既形似又神似,反映了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的立场。
原本预期仅仅服役3个月的玉兔号,最终一共在月球上工作了972天,截止2016年7月31日晚停止工作,其超长服役两年多,玉兔号是中国在月球上留下的第一个足迹,意义深远…正是这些作为垫脚石的探测器们,为将来还会进行的载人登月铺平了道路。
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也将带来同款全新藏品「玉兔号」,「玉兔号」所承载之寓意,对中国探月工程每一个步伐,甚至是对每一位工程师的铭记,都是对国家荣耀的纪念。其实不论项目成功与否,正是由他们所有接力传递的每一块"砖",才有了中国通向宇宙的"路"。
中国的探月之路背后蕴含了无数人夜以继日的艰辛与努力,还有中国宇航员坚定不移的勇气和魄力,无疑不在彰显着一种精神:敢于探索,而嫦娥探月系列则给我们带来了对中国航天工程更深入的解读!